「巴士阿叔」潮
這陣子的城中熱話是「巴士阿叔」。「巴士阿叔」的行為,不單是引起香港人的哄動,甚至連世界各地的一些傳媒都有報道這事。
「我有壓力,你有壓力。」、「未解決」等成為一時的口頭襌,有學校為了不想學生學壞,索性不准說這些話。
除了是二三天找到事件的三位主角作訪問外,責罵小伙子的中年男士要二萬元才接受訪問是一個我想的地方。
可能他認為,事件已經發生至此,有人給金錢看似必然。有時會想好似市儈一點。
整件事可以由心理角度、拍攝角度去看這事。甚至是當中的口頭襌成為了我們一些對答內容的時候。我們有否想得更多?
有時只是由二三個角度去看這事,或只是集中於報道某些方面,都不是可以令我們想得更多。
有沒有想過「巴士阿叔」為何要有這鬧劇?可能是他心中真的有壓力,但沒有適當的表達的方法,故當小小事情發生的時候,像一個計時炸彈一樣爆出來,一發不可收拾。他要向他人責罵,為的是向其他人發出「我有壓力」的訊號,這訊號正是告訴別人,我真有壓力,希望你來幫我吧。不過這「訊號」本身卻被化作責備而令人反感及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事件的主角,不單是帶來了一些話題,給我們十分忙及「有壓力」的人一點笑意,還帶來了一些討論的材料。
事件中的主角,已經是成年人。理論上應該有公德心,把談電話的聲浪減至最低,可能不會有這聞名國際的短片出現。我同意一報道中提到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選擇,但當有選擇的時候,都需要尊重他人的。
對他人作出一定的敏銳,能多點閱讀他人的行為,以適當的方法幫助他人,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