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26, 2006

致謝! Thanks!

昨晚整理本blog內的資料,發現在我檔案內有多個意見未處理過。朋友問起為何不見有任何意見顯示出來,我已他向提及我會重新整理有關的意見,應該說係在適當時候會放有關意見於本blog內。

我向各位曾於本blog內發表意見致謝及致歉,以致不能閱覽有關回應或意見。歡迎各位繼續對本blog文章作出回應。

由於本blog曾有外國人士瀏覽,故有以下英語的回應。



I would like to say "Thank You" to those who read the blog and the video uploaded (used by the blog) on youtube.com.

Some video used in this blog are used to arise people concern on the destory the environmental as some new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newly developed district in Hong Kong, like the new Tai Kok Tsui area. Also, for those districts which redeveloped in the near future, like Yue Man Square in Kwun Tong should be more concern as the area not only contribute econonic value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sidents in the district.

I agree that the high rise building in some area like Kowloon may be terrible for some prople, those building may block the view surrounded and the polluted air cannot be ventiled easily and the surrounded area may be more hotter in the summer time. Those video on this blog are used to arise people concern on the high density of building may cause many problem and I hope the government of HKSAR can make the headroom for those new building and the redevelop area to keep the air moving and the better living environemnt for the residents concerned.

Thanks for watching those video and reading the blog. You may leave the comment on watching the video used in this blog. Thank You!

星期日, 12月 24, 2006

聖誕快樂@中環愛丁堡碼頭(舊天星碼頭)



本圖不會再有機會可以拍攝到了。可能有關樓宇的管理公司或其人員知道這是一個好時機去「祝賀」聖誕。

拍攝之時不會只是想從舊天星碼頭的海面拍下岸上的相片。這相片內的皇后碼頭及其海域將成為歷史及成為「陸地」的一部份。對我而言,皇后碼頭可以給人想像以往港督到任時於皇后碼頭上岸的情景,上岸後到大會堂舉行就任儀式等。(如有錯漏,請指正。)

看過星期六明報副刊董啟章文章,稱現時政商會把一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拆掉,換來的是「物業」等現代化的物件,這些都是可以「交換」的物件。當有價值、又可以給我們有集體回憶的建築物拆掉的時候,同時也會拆走我們的回憶,換來的是一個又一個沒有靈魂的東西,這些東西或可以所謂「彌補」到一個人的回憶及情意結,但每個故事、每個回憶都不能和其建築物有所割開的。當我們的城市不能容下回憶及歷史的時候,人或許不會在無底的消費中找到自我的肯定,但肯定的是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甚至是鄰居關係會不知不覺之間疏離,社會或會變成更會冷漠。

這麼多年來,沒有聽過有關重置天星碼頭的諮詢,難道人不會有意見嗎?

星期二, 12月 19, 2006

祝賀升格

祝賀香港樹仁學院升格為「香港樹仁大學」。爭取多年的正名大學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明報即時新聞網:樹仁獲准升格為私立大學
明報即時新聞網:李國章祝賀樹仁升格為大學

星期日, 12月 17, 2006

屏風樓



不知道有沒有興趣參加呢?

我們不斷期望有更多我們可以直達的海濱,但同時地產發展商們以海景作為賣點,不斷地在新填海地上建高密度的樓宇,不單是密,還是向高空發展。

更多的高樓,不單對其附近的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光線不足,「生風」(新鮮風)不能到達內陸地區,不能令污染的空氣帶走。而且更會令其環境產生不協調的情況,特別在舊區內的樓宇和新建的樓宇的環境落差更大。最終或會把整個社區完全地改變,變得單一化,屏風化,生活素質又怎會改善?

見到這些屏風樓宇,心中總會想,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樓宇?有多少人會住這些樓宇?當這些樓宇「普及化」,就業前景及收入都不及以前穩定的時候,買樓只會是一個沉重負擔,偏偏這些樓宇也不便宜。試想真正受益的是誰?

環顧深水埔、大角咀、旺角等較舊的區域,雖然樓宇較舊,但其環境清潔整齊的話,居住環境也不太差。至少空氣流通及光線也較佳。以我認為,香港的樓宇,最多三十層,可以嗎?

星期日, 12月 03, 2006

蘇屋村商場?

一天乘巴士時,聽到有乘客問在蘇屋村商場在那兒下車。車長只是說了在元州商場下車行過去就是了。

可能我們已經習慣了去一個地方、一個屋苑,有一個商場在左右,故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以商場作為「路標」。

大商場不會在蘇屋村出現,但有一些店舖在樓宇內讓你四周走走,看看這個前稱「紳士樓」的地方是怎的模樣。這些店舖外,像街上的店舖一樣,讓人可以自由地行走,不管你是否光顧,還是只是想光顧某一店後離開,分散在不同樓宇內的店舖是一個較理想的選擇。

只要租金、位置適合、又可以吸引人流的話,該店可以生存。店舖生存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賺錢、為了銷售貨物,在街舖中也可以和街坊鄰里建立關係,當然店員的主動性相當重要。

也許以前的人生活較簡單,沒有對人太多的防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較易建立起來。也因為每區的特別環境,造就了每區內居民及店舖之間的微妙關係。但當現今的交通發達,人們的生活較前改善了,對商品的要求也變了,人們總會愛在一些具吸引力的商場閒躂,一個又一個基本上倒模的商場在不同地區內開設,物質生活改善了,或會令我們不自覺地「自閉」起來。

當我們習慣了以商場作為一個地方的「地標」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是否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