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31, 2005

動感拉丁(情迷拉丁藝術節節目之一)

「情迷拉丁」藝術節其中一節目,是在10月29及30日的下午時間舉行「動感拉丁」音樂會。唯我只於30日下午完結前數分鐘出現,即使如此,氣氛還不錯。

在香港舉行類似音樂會的不多。以我的記憶所及,好似只有去年時有一個略有政治色彩的音樂會,唯是次音樂會較為冷清。今次即使是差不多完結時,也有數十人參與。

參與音樂會的人,以外國人居多,大多會較輕鬆及投入的跳舞,反之中國人或香港人較為含蓄吧。較少人投入及輕鬆的跳舞。

相信是外地舉辦音樂會的機會較香港的為多,他們的生活節奏,文化等都較容易的接受到不同國家及形式的音樂。反觀香港人參與這些音樂會的不太多。

香港舉行的音樂會,一般來說都是樂團為主,而且在室內場地舉行,有點「與人隔絕」的感覺。而這類較開放而免費的音樂會可以說是沒有。

這次音樂會,正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讓一般市民只要知道有這活動舉行,同時有合適的推介活動的話,相信效果不錯。今次我相信是成功的,但康文署及其他文化團體機構的推動藝術發展更為重要。類似的音樂會是十分值得再搞的。

某程度上,維園的草地適合作為音樂會的場地,至少是一個較自然及舒適的環境。當然,如果能夠有較好的節目安排,例如可以在單張上列出有關節目的類別還會更好。

香港,我相信希望可以保持到國際大都會的地位,而其中可以做到的,是推介多些其他國家,其他門派的藝術及音樂給市民,搞多些露天的音樂會,讓市民多一個活動選擇。也希望可以發展香港獨特的藝術文化。


星期六, 10月 29, 2005

教育?小孩

現時的小孩,好似已經沒有了童真,沒有個人玩樂的空間。

當我們的教育制度,開始重視「多元智能」的時候,家長們一窩蜂地為子女安排好假日的「活動」。不是上那個補習班,便是那個興趣班。但該小孩本身是否喜歡可以說沒有選擇,只是聽從父母的期望便是了。

參加這些興趣班,是為了他們建立興趣,還是為了建立家長們的虛榮心?

如果把每個星期天、假期或空暇的時間,參加這,參加那的時候。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形成了。父母子女之間,會否變成了利益交換的關係?

子女雖然是父母所生,但並非從屬品。他/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成長的空間,學會自立、自主。學懂了自立自主,並非如父母們所料會走了。只是為了他們將來數十年的生活作準備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陣子到中圖聽了一個看似很悶的講座,但實際上不是太悶。講者提到現時的教育太功能化,連一些看為普通的活動,例如打羽毛球,漸漸地被學校「壟斷」了,把生活的經驗變成學校生活的一部分。

於講者講完後,我向表達了個人的一些經歷,學校在某程度上是需要有這些活動小組,讓一些較遜的學生參與。講者提到不反對這些小組的存在。只是反對把這些活動功能化了。

終於明白,為甚麼以前中學時,把籃球隊等球類活動,變為操練成出外參賽的「目的」,只是集中地操練某一些人參加,而忽略了一些只是希望有多些活動,可以建立自信,視球類活動為全人教育的一部分的學生,這會公平嗎?

可能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特色」,教育只是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在這個制度下,學生不能培養包容及体諒的態度,對一些不是「自己友」的同學總是排斥在外,我相信這不是好事。起碼對被排斥在外的學生不好受,甚至是有被孤立的感覺,對其個人的發展來說是不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時不要看小小孩子,他們可能比成年人更為識玩,一位比我小十多年的朋友,可以玩盡手提電話的功能,對手提電話的認識,會比成年人的為多。少年或小孩時間較多,可以接觸的資訊較多。

他們可能對科技產品或資訊會較有興趣,現時資訊發達,無法控制他們所知道的東西。如果單是禁制他們,只會引來更大的反抗,與其如此,為何不指引他們呢?

讓他們跟指引去做,給他們學會控制自己,讓他們明白到適當地去用及玩科技。總好過禁制或作出侮辱他人的謾罵來得有建設性。適應應用科技,不是一件壞事。

喇叭公仔展覽





銅鑼灣一個大型商場(時x廣場)有一個很奇特的展覽。可留意以上圖上所示的日子及時間參觀。
有關這個展覽的其他資料,可瀏覽:www.jasonsiu.com

星期四, 10月 27, 2005

智能身分證



我所屬的辦事處外,張貼了更換晶片身分證的資料。附圖為下一輪換證人士的資訊。

根據香港智能身分證換領計劃(http://www.smartid.gov.hk/tc/replace/who.html),已公布的組別換證期限如下:

1974 或 1975 年出生:
2005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至 2005年12月24日 (星期六)
1976 或 1977 年出生:
20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至 2006年2月11日 (星期六)
1978 或 1979 年出生:
2006年2月13日 (星期一) 至 2006年3月25日 (星期六)
1980 、1981 或 1982 年出生:
2006年3月27日 (星期一) 至 2006年5月27日 (星期六)
1983 、1984 或 1985 年出生:
2006年5月29日 (星期一) 至 2006年7月8日 (星期六)


到時早點預約換證喔!

星期一, 10月 24, 2005

咖啡茶座



近年來,咖啡茶座越來越普及。九龍塘一個大型商場將會多一個咖啡茶座。這個茶座,正是在往某一大學的電動扶梯旁。

多一個茶座與否,對我沒有太大的分別,反正我可以「幫襯」的機會不太多。但茶座本身,卻是給我想的空間。

上星期日,讀過生果日報龍應台及其兒子的對答信。龍應台的回應,類似「星」及海洋為名的咖啡茶座,只是把本土的文化消滅。

咖啡茶座,看似是外國人士的產物。我們會以此作為一個生活悠閒的態度的量度,但香港的文化,似是容不下悠閒,容不下空間去思索過去、思索人生。

即使全個商場變成咖啡茶座,但香港的咖啡茶座的文化,若只容下不斷的上座率,「轉數」(Turnover Rate,即是一?可以在某一段時間做到多少客,例如是同一張?可以在一小時內有多少次客人就坐),那麼,咖啡茶座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

部份咖啡茶座的座椅,是給人有家的感覺。可以給客人坐得久一點。但這些都是硬件,若沒有咖啡茶座的「靈魂」的時候,這一切都是死物。

在咖啡茶座,不單是飲飲咖啡,歎歎三明治及小食,重要的是在茶座中,可以容下一段時間,可能是四十五分鐘,可能是半天的時間,可以給人一個空間,思索人生、與朋友詳談,甚或只是坐在一旁看看書、聽聽MP3,又或是流動上網。各式其式,自得其樂。

但,在香港這可否是我們放假的其中一個方式,看似不太可行,即使是我們生活中可以坐在咖啡茶座,坐在那兒一段較長的時間,好似會有罪惡感一樣,對一些以金錢為上的人而言,坐在那些地方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不值得鼓勵。

可能我們每天都會好忙,忙這忙那,但如果有一天,可以靜下來細想的時候,我們的忙,換來的,可能會是虛空一場。適當地停下來,讓自己休息一下,重拾自我,和他人沒有束縛地閒談,可能會有更多發現。

以上這些,可以在其他舒適的地方,例如郊外、公園等地方進行。咖啡茶座只是一個地方而已。

星期日, 10月 23, 2005

介紹blog的書

有人問起blog是甚麼。

書店中有一本書係講及blog的,可以一看。

書名:BLOG部落格私房書
作者:郭姮劭
出版社:金禾
ISBN: 986-149-104-x
售價:91元

夢想

星期五的早上,特意地乘巴士返工。在接近下車時,「撈嘈」上播出一明星的期望-如果我做特首…

同午膳時,看著 R字頭的招聘刊物,內有一個網上的調查:「一人不止一個夢想」,當中有問題提及:「若夢想可以成真,你最希望成為:」,想為歌星或巨星的有96人,想做超級巨富的有33人,社會名人有8人,而發夢成為政府人物的,34人願意成為國家領導人,只有2人願當特首。

當然,如果可以夢想成真的話,最希望得到的除了是一些跨國企業的CEO外,其次為幸福的家庭。如果把這個結果放在我們的社會中的時候,實是難能可貴。

可能是經歷過「沙士」,經濟下滑等事件。普遍上人們都會明白到家人支持的重要性。在「九七」之前,香港人普遍上都是以「搵銀」為上,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家人之間的相處。自金融風暴、一連串的施政失誤及一大堆的假大空的「理想」後,人們的向心力強了,即使是各方的環境比以前為差,但家人都會以較明白及諒解的態度接受這個處境。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 * * * * *

自小我沒有甚麼夢想,也沒有甚麼目標。可能是家人也沒有給我甚麼的大目標所致,有的,只是要求我要搵很多很多的金錢。

沒有甚麼的娛樂,沒有甚麼的金錢,我的活動的空間因而受到限制,甚至是我所作的事,可以說只要可以搵到錢,而且很多金錢的時候,便可以作。即使當時想到有甚麼目標,但只要想到的家人無形的限制,望而卻步了。

當時的我,只是覺得很悶,家人只是談搵錢,沒有想過做些甚麼才可以搵到錢。差不多很多話題都不離開錢。如果放在今天的環境中,我只是覺得反感。

我的成長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目標,有方向的去做好每天的工作或過每天的生活。在九七前,我很少聽聞有目標這個詞,可能會認為這些「搵唔到食」,可能令我們不能有更多的財富。或許,當時人們認為,不用任何目標也一樣地搵到食,今天做的便今天做了便算,似是沒有將來。

以前,我的目標是追女仔。但在這麼多的領會中,最終需要返到基本的問題及解決它。

在這個環境較為舒適自然,有較多空間時間去想的地方。除了想了一大堆過去的不足外,也令我想想未來可以做些甚麼。過去數年的經濟環境較現時遜色,當時的目標只是為了找份工作,可以應付到日常生活的開銷,可以給我一段時間的安家便最好了。但現時會多些想想將來。將來可以做些甚麼呢?這對我從來未有想過的我來說,是有難度的。

有朋友和我傾談之時,有提到找份工作,最重的是看看可否可以搵得耐一些,因現時有很多產品的變化得快,有部分產品的變化,可能幾年後會變成古董。但我可以想到的,便是想搵多些錢及可以給我一個發展的機會。

除了個人的事業發展之外,我也會想想一些個人性格上的轉變。

星期一, 10月 17, 2005

Blog的意義

有人見過我的blog,問及我為何不多寫自已的東西而寫「施政報告」。

如果我寫個人的東西的時候,只需要把自己的歷史、發生的大事等硬體地放在互聯網上便可以了,不需要有交流,情況有如商品一樣。同時我的經歷及所謂的生活体驗其實不多。但在可能的情況下多寫一點。

我個人不傾向生活只是一個流程,而是在可以的情況下,積極參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那怕那事我們沒有份參與。對社會上每件事的回應,是一個可以令人的大腦高速轉動的機會,在過程中,不一定要找到答案,(如果是很明確知道是與非的例外),但在每件事中,可以讓我想想我的想法,或在事件當中,或可從中知道我的過去。有時,大家的互動交流中比自己寫東西更為有趣。


星期五, 10月 14, 2005

生活留影-巴士站


這幅相片是星期四外出午飯時所拍攝的,圖中坐輪倚的人是由巴士上下車。

本來這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但我欣賞的是巴士車長願意多走一步,讓有需要的人士可以較從容地上下車。對他們而言,一點小幫忙,可以令他們的生活多一點姿彩。

日常生活中,總會有些人及事不是我們所願的一樣。有的人及事的背景及環境不及我們。這些比我們能力及各方面稍為遜色的人及事,正需要空間讓他們成長及自我更新。我們未必需要做好多事情去幫他們。多給他們方便,讓他們較自由地往來,讓他們融入社群中,相信比給他們金錢更有意義。

在這個遠離商業世界的地方,讓我看到生命中的另一面。




相片資訊:
拍攝地點:白田村白田街巴士站外(黃棣珊中學對面)
日期及時間:2005年10月13日下午1時10分
車隊編號:1152
相片擁有人:超級富豪?雜果冰

星期三, 10月 12, 2005

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於10月12日早上發表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詳情可到: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05-06/chi/index.htm

星期五, 10月 07, 2005

本來想寫束縛的小孩的個人篇,但想寫的需要時間組織。同時自上國慶日晚上起身體有點不適。故現在只能在此寫很少的東西。

國慶的煙花還不錯。但可能熱的緣故吧!加上和一位在網上論壇上認識的朋友一同於煙花過後乘巴士返家,在身體未能適應到外間和室內的溫度差別時,病便會臨到你了。我想,今次的病應沒有上次的嚴重。

現時的天氣較容易病。各位保重!

星期二, 10月 04, 2005

束縛的小孩 - 公園篇

一天,坐在歌和老街一個小公園內的鞦韆上休息時,遇見一位相信是外籍傭工用束帶拖著一位只有兩三歲的小孩在公園內散步。

坐在鞦韆上的我,我看得發呆,為何一位小孩,會好像籠物一樣地拖著而行?我見過很多小孩,都不會如此的誇張。及後,我想到有以下的可能性:

1. 可能是傭工的關係,生怕弄傷了小孩而令其老闆不滿。
2. 現時很多的不知名的病橫行,如果因跌倒而招致不知名的病入了身體便麻煩了。
3. 現時的小孩不多,人們一般都會愛護,特別是歌和老街區的小朋友,更見「矜貴」。

可能還有很多原因而未能知道。但相信在一般人的心態中,以愛護小朋友作大前題。故保護小朋友的安全是十分重要。

但,如果該小朋友一直是這樣的話,他日可會懂得走路嗎?

當然,這是誇張的手法,但是過於保護,不給機會給小朋友嘗試的話,他日可以承受壓力的能力可能會較低。

走路對一個小朋友來說,可以說是突破自己,走向自立的第一步。當一個小朋友走路的時候跌倒,哭是一件正常的事。哭代表了他/她在該階段經歷的有限,當做一樣和平時不一樣的事的時候,總會努力的嘗試,但當跌倒的時候,面對不知道怎樣去做,怎樣去走,那種不安的感覺油然而生。這時,家長或傭工可以鼓勵小朋友慢慢地站起來,先站穩後步行。每個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吸收能力都有不同,對小朋友及成年人是學習的功課,不單是小朋友學習走路,作為家長的成年人來說是學習忍耐,包容的功課。

受到過於保護的小朋友,很多事情上都會受到父母的控制,小朋友在父母的控制之下,無法自行做自己應做,或想做的事情(這當然是合法及合理啦!),如果遇上一些個性不成熟及控制慾強的父母的話,相信小朋友可以「轉彎」的機會及空間不會太多,個人的成長受到限制,到社會工作之時,在適應不同方面,例如人際關係、工作間文化等,都會特別吃力。

每個人都會經歷成長的過程,在不同的家庭背景自然有不同的成長歷程。但不論在任何的背景也好,生理上、思想上及行為上都會因年紀而轉變,這些是作為家長需要明白的地方,始終有一天,作為兒女的,會因不同的原因而需要學習獨立,舉凡生活的小節,大至人生大事。這些都是每個人都會經過的階段。可能作為家長的或會捨不得,但小朋友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雖然是群居的動物,但個人而言是需要獨立地為自己的生活張羅及計劃。個人成長雖然有辛苦的地方,但自己有自己的「求生能力」,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作為家長的,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保護,反而適當的指導才是重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成長,學習。讓他們的成長不會有束縛及遺憾。畢竟,人生只能活一次。

講座推介:中醫藥對感冒的預防與調攝

本講座取自明報,2005年10月3日(星期一),只是協助宣傳而已,中藥事務組沒有這方面的宣傳。

內容:從中醫角度認識感冒的病因、分型、轉歸及預後,並且講解中醫藥對感冒的預防及調攝方法。
日期:2005年10月8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銅鑼灣高士威道66號地下
講者:胡小玲中醫師
主辦單位:衛生署
查詢:2835 1070

星期一, 10月 03, 2005

港 人 自 尊 全 球 排 尾 二(轉載)

以下來自蘋果日報,2005年10月2日



【 本 報 訊 】 一 項 由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進 行 的 全 球 自 尊 調 查 顯 示 , 香 港 人 的 自 尊 心 極 低 , 在 五 十 三 個 國 家 或 地 區 中 排 尾 二 , 僅 高 於 日 本 。 心 理 學 家 指 出 , 香 港 人 自 尊 低 , 對 精 神 健 康 有 不 良 影 響 。 醫 學 網 站 WebMD 報 道 , 美 國 布 萊 德 大 學 心 理 學 副 教 授 史 密 特 在 最 新 一 期 的 人 格 及 社 會 心 理 學 報 上 發 表 了 全 球 自 尊 調 查 , 調 查 向 五 十 三 個 國 家 或 地 區 的 一 萬 七 千 人 發 出 問 卷 , 要 求 受 訪 者 就 自 我 能 力 及 自 我 喜 愛 程 度 等 作 出 評 分 。 結 果 顯 示 , 自 尊 評 分 全 球 排 名 最 低 的 是 日 本 , 其 次 便 是 香 港 , 排 第 五 十 二 , 比 排 第 五 十 一 的 孟 加 拉 低 , 而 南 韓 及 台 灣 則 分 別 排 四 十 四 及 四 十 九 。 而 全 球 自 尊 評 分 排 名 最 高 是 南 歐 的 塞 爾 維 亞 、 第 二 位 是 智 利 、 第 三 位 是 以 色 列 , 美 國 則 排 第 六 。

評 分 高 較 易 有 豔 遇

調 查 發 現 , 自 尊 評 分 高 的 人 有 三 個 共 同 特 徵 , 包 括 性 格 較 外 向 、 較 少 神 經 過 敏 、 較 多 機 會 有 豔 遇 , 顯 示 提 高 自 尊 有 助 防 止 神 經 緊 張 。 社 會 福 利 署 總 臨 床 心 理 學 家 劉 家 祖 表 示 , 自 尊 與 實 際 能 力 並 無 直 接 關 係 , 香 港 人 自 尊 低 是 由 於 城 市 生 活 競 爭 大 , 教 育 制 度 易 令 學 生 產 生 失 敗 感 , 家 庭 教 育 又 未 能 培 養 兒 童 的 自 信 心 , 加 上 社 會 風 氣 負 面 , 對 精 神 健 康 造 成 不 良 影 響 。 要 提 高 港 人 自 尊 , 學 校 教 育 可 加 強 培 訓 學 生 的 情 緒 智 商 , 同 時 要 改 變 社 會 風 氣 。

之前睇過一本心理雜誌,其中有提過香港人普遍來說不會笑。我們可能習慣了不會笑,甚至是自我的保護。會否一件好事?

我想,香港人有這樣的評分,可能是近數年的經濟差有關。有時當我們面對著一些我們未能控制的事的時候,我們總會有很多想法,甚至是差的想法,加上傳媒為了「反映事實」而加大其情況。

香港的生活確是迫人,有些人甚至連個人靜下來的空間都沒有,更不能說我們會想更多的事。現時除了學生、在政府工作的人員外,我估計不會有太多人去靜下來想想、和其他人有較多的聯系。改善這個較悲觀的做法好似好難,但實際上只需要多點關心他人,把個人的金錢利益放在較後一點的位置,可能大家的情緒等都不會太差。

星期日, 10月 02, 2005

BLOG@一個月

由於之前的文章的編碼是用了Unicode,當有人給我回覆之時會出現亂碼的情況,故此已重新設定為「大五碼」。為了不再出現亂碼的情況,之前的文章的意見欄已關,但由十月起的文章仍會開放意見欄。如各位對以往的文章有意見的話,可電郵至:samsmho@hotmail.com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