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6, 2006

七一提提你......

今年七月一日會有多項活動及措施推行:

自不然有自2003年起每年有的「七一遊行」,今年的集合時間及地點維持不變,詳情可留意當時的警務人員及糾察的指示。



知多d:
民間人權陣線
維基百科-香港七一遊行


今年7月1日起,政府將會分階段實行五天工作周,各政府部門會按市民服務需求而定下是否需要維持五天半工作,緊急及必需的服務將不會受影響。

知多d:
可致電政府24小時查詢及投訴熱線:1823
瀏覽「政府五天工作周」網頁


由2006年7月1日起,為配合政府推行的「政府五天工作周」。民政事務總署屬下的諮詢中心,將更改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對於普羅市民來說,將可更方便取得政府的資訊,從而可以令多點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及參與制定政策,可能這是一件好事。


較少為人知,基本上不會影響民生的大部分中藥商牌照收費將於本年7月1日起上調。於本年7月1日或以後繳交的費用將以新收費為準。如有申請中藥商牌照的,請留意最近繳費安排。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至五時,星期六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內致電2319 5119查詢,或可致電中醫藥事務部24小時熱線2574 9999聆聽有關資料及索取傳真。

星期日, 6月 25, 2006

七一遊行

陳四萬都話去今年的七一遊行,你會唔會去?

我會去。

經過2003及2004年的七一之後,開始有人想想為何七一要去遊行。如果去年的話,唔去遊行唔係出奇的事。但是今年有陳四萬「助陣」,可能會有多些人出黎遊行。但不論她會唔會去遊行,最重要是為了爭取普選。

睇過天文台七天天氣預報,七月一日時會下雨時會天晴。但不論天氣如何,都不會減去爭普選的心。

星期三, 6月 21, 2006

2.5年

今日正是現時工作踏入2.5年的日子。

沒有特別感受,有的只是想走。每天工作量不多,最多只需要辦公時間的六、七時間便可以完成了。

有人說,政府聘用這麼多人,其中目的是希望在突發的事中,可以即時調動人手去應付,另外有云是希望部門內可以不用面對削減現有的資源,故會聘請一些合約非公務員員工,以能把撥來的金錢可以用盡,不用削減資源。

對於合約的文職人員而言,每天呆坐在辦公室,會否浪費了一點?不單是浪費納稅人的金錢,對於人員的發展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幫助。一個人坐在職位上,難道只是為了每月不是太多的薪酬嗎?

如無意外,我應會在下半年走。

星期二, 6月 20, 2006

巴士慢駛

本來此事可以連續數天發生。至星期一晚初步達到共識,新巴城巴車長可獲加薪1.8%,而九巴車長可獲加薪1.4%。

未必是車長們所期望的加薪幅度,但在現時的環境下需要接受的方案。

為何車長們會要求百分五的增幅?可能是一個希望以較高的加薪,作為討價還價之用,但資方也有自己的考慮,使成本減至最低,由縮班,取消、合併重組路線等各方面可以見到。

對我來說,車長們的工業行動應不會與我有很大的關係,不乘巴士,也可乘小巴、甚至步行返工也可以。但對一些以巴士作為較方便的交通工具的人來說,一旦巴士罷駛,影響十分大。

部份人會認為,車長們的作為未免自私了點,人家沒有薪酬上的上調,甚至要承受著物價的上升,令可以用的金錢少了,百分之五的加幅未免過高了。況且,現時一般公司的薪酬調整,都不會多於百分之五(政府會按每個部門的預算而決定薪資上的調整幅度,一般較吸引的。),相信是於金融風暴後各企業的成本控制上審慎了。但聽聞新巴於接手中巴服務的七年多時間,已經加了兩次人工,多少不太清楚,但在過去的艱難環境下,還可以作薪酬上的上升,已是難得的事情。

在新巴車長可以加人工的情況下,難免會引來其他同行的倣效,紛紛提出加人工的請求。當然,車長們受的壓力也不少,特別是現時服務要求的提升,以及車內設施的加設(例如付車費的八達通機,以致九巴獨有的報站機等),在現時的巴士的運作上已是基本的硬件,這些硬件需要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的調整,以配合乘客的使用。另外,現時特別在繁忙地區的交通,不是車長的控制範圍內,他們只能按當時的路面情況調整作息時間。對他們來說,多點人工上的調整,會令他們感覺好一點,或許金錢是他們可以得到的補償。有新巴車長稱,於下午時份因車務調動的關係,令他連午飯都沒有吃(時為下午接近三時),加百分之五的人工是合理的「回報」。

當然,我明白車長的難處。但如果在車長的編更當中,能給他們有一點時間休息吃飯,或安排一些車長作後備調動(當然會涉及成本)。總會比薪酬上的調整好一點。有時給他們足夠的休息反而比金錢更重要。

星期三, 6月 14, 2006

公德心

於6月2日的暴雨滲水事件發生後,終於在星期二上午有工程人員到來看看。發現原來天花的位置內存著膠樽。

膠樽的多少,沒有意義。為何膠樽會存在於天花版內,卻是問號。

很可能是建築工人貪方便之故,把已經飲完的樽裝水的水樽,放於天花版內,可能是帶走水樽,而該水樽看似不會對樓宇的結構構作任何危險,故沒有理會,而我們作為樓宇的用家,對此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這意味著建築工人對於他們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行為,對後來的樓宇使用者可以有影響的。

當然,滲水事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形成。如果工人們能在飲用水後能自助自覺地把水樽帶走,不放在天花版內。即使滲水事件沒有辦法可避免,但至少把受影響的範圍減至最少。

其實公德心的形成,需要看看對他人有多少尊重。尊重與否,很在乎是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發。

受過教育的工人中,可能沒有多少個會明白到尊重他人的道理,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一個可以正面地模仿的對象,故他們可能沒有任何意識尊重他人。即使沒有這個意識也好,有沒有教導工人需要好似到郊野公園的人一樣,離開前執拾好地方?

可能正是香港的社會已是一個較冷漠的社會吧!才會有這些本可以不會發生的事情發生。公德心,隨時是我們的「資產」。

星期二, 6月 06, 2006

「六四」集會

這次參與人數比我所想的為多,但和以往的集會(2004年除外,達82000人)差不多,有四萬多人。

近數年來才參與集會。但今年開始有點明白當中發生的事。

今年的主題,其中一項是支持維權運動。這正是中國人民對自己的權利知道多了,加上受到其他有權力、有金錢的人士的打壓及個人的利益被奪去的人民反抗的一個較和平理性的方法。



今年有幸地遇上「巴士阿叔」的短片,在同一個網內鍵入「六四」事眼,為數不多的片段出現,令我們對於這段歷史有多些認識。

六四的激情及沉痛,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地淡下來。但看過這些片段,或多或少都會想到當中的激烈、傷痛。令我對六四死難者產生一點敬意。

六四本身是嚴肅的,但太過嚴肅的話,可能令香港人不會有興趣認識歷史。故支聯會把今年其中一個主題定為「支持維權」。目的是使內地的同胞及香港市民,更能明白民主可以是貼近生活的一件事。

由貼近生活的一點開始關心、爭取自身應有的權益,對於內地來說,可能是一個較好的方法。始終要變的太多太大,不是可以一時間適應下來。

民主的道路雖然崎嶇難行,但我也希望可以見到中國有民主、可以沒有任何顧念地悼念六四及討論政治事務。

星期日, 6月 04, 2006

「巴士阿叔」潮

這陣子的城中熱話是「巴士阿叔」。

「巴士阿叔」的行為,不單是引起香港人的哄動,甚至連世界各地的一些傳媒都有報道這事。

「我有壓力,你有壓力。」、「未解決」等成為一時的口頭襌,有學校為了不想學生學壞,索性不准說這些話。

除了是二三天找到事件的三位主角作訪問外,責罵小伙子的中年男士要二萬元才接受訪問是一個我想的地方。

可能他認為,事件已經發生至此,有人給金錢看似必然。有時會想好似市儈一點。

整件事可以由心理角度、拍攝角度去看這事。甚至是當中的口頭襌成為了我們一些對答內容的時候。我們有否想得更多?

有時只是由二三個角度去看這事,或只是集中於報道某些方面,都不是可以令我們想得更多。

有沒有想過「巴士阿叔」為何要有這鬧劇?可能是他心中真的有壓力,但沒有適當的表達的方法,故當小小事情發生的時候,像一個計時炸彈一樣爆出來,一發不可收拾。他要向他人責罵,為的是向其他人發出「我有壓力」的訊號,這訊號正是告訴別人,我真有壓力,希望你來幫我吧。不過這「訊號」本身卻被化作責備而令人反感及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事件的主角,不單是帶來了一些話題,給我們十分忙及「有壓力」的人一點笑意,還帶來了一些討論的材料。

事件中的主角,已經是成年人。理論上應該有公德心,把談電話的聲浪減至最低,可能不會有這聞名國際的短片出現。我同意一報道中提到大家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選擇,但當有選擇的時候,都需要尊重他人的。

對他人作出一定的敏銳,能多點閱讀他人的行為,以適當的方法幫助他人,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星期六, 6月 03, 2006

漏水

星期五上午,下過一場很大的雨,還發出黑色暴雨警告。

正當外面不斷地下雨的時候,走廊上有的同事走出來。

當然不知道發生何事,接近吃午飯時,見到大部份向街(南昌街一面)的房不斷地漏水。午飯過後的時間,和另一位同事用了一大部份的時間清理漏下來的水。

自發生漏水事件後,坐在向街一面房的同事,差不多因而癱瘓。某些房間的情況十分嚴重,雨水好似瀑布一樣地下,弄得地面濕透,地氈相信也需要更換了。

漏水初時,大家都不以為意,及後的情況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故這些房內的同事都把所有檔案、電腦等搬離窗邊,所以工具搬離後,有的圍在一起傾談,有的如常地工作(當然沒有似平日一般了),而我和另一位同事用了相當部份的時間把儲在箱內的水倒去。

如果以每個箱可以容納二公升水計算,每次把二箱水倒去的話,已經有四公升水,這個下大約倒了三四十次水,換句話說,已經最少把百多公升的水倒去。

原先以為是這座新樓的樓宇(樓齡最多為五年),又不是「八萬五」的產物,為何會發生這等事情?會否是偷工減料有關?這個正是我想了一個下午的答案。後來因這事而超時工作,得知原來是這座樓宇的樓上有一個上蓋,而上蓋的地方原是有管道排走積水的,但因為管道不能通水,以致積水只有向下走而令這事發生。

以我們經常地坐在辦公室內處理我們每天的工作,即使係擁有著算是無敵的海景(遺憾的是前方有些高聳入雲的樓宇擋著),我們都沒有細心地欣賞這美景,更遑論我們會留意到我們樓宇上的潛在問題。這方面是要看看每個人的參與了。不是單靠大廈內的管理委員會便可以不用關心,或最少知道大廈的情況。

現時建築用的材料,應以數十年前是為好。但如果在設計上,能令大廈發揮到最好的功能,例如節省節源,提供一個較多鮮風及較佳通風的環境,以致在辦公室內的員工不易病的話,相信這建築物已是最好了。